海洋文明的拓荒之城

发表于:2017-02-16  浏览数:

 

今天的中国,珠江三角洲区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香港、深圳、东莞......这一个个光芒闪耀的城市,曾经都与一个地方有着深厚的渊源,那就是地处珠三角东岸、南海之滨的惠州。

 

 

建国后设立的惠阳地区,其行政机构驻地即在惠州市,所辖区域涵盖了今天的深圳、东莞、惠州、河源和汕尾五市。1979年从惠阳地区划分出了深圳市,1988年惠阳地区的行政区域再次一分为四:东莞,河源,汕尾和惠州。

 

惠州位于珠三角地区的东部,属于东江流域一带,她是客家人重要的聚居地之一,是北方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融合之地,是客属地区华侨最多的城市。境内北部有“岭南第一山”“岭南道教名山”之誉的罗浮山和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的南昆山,南部面向著名的大亚湾。惠州素有“岭南名郡”之称,有着2200多年的文明历史,先后有480多位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客寓或履临惠州。作为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惠州地域文化与客家文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形成了崇文包容的宽广胸襟和文化品格。

 

惠州,向西南距香港100公里,距 深圳70公里;向西距广州100公里,东莞70公里。至隋唐时期这里就有着“粤东门户”的美誉,是名副其实的珠三角东岸桥头堡。惠州,作为一座产业发达的工业新城,已经构建起以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而惠州港在这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惠州港在距离惠州市区40公里的地方,坐落在惠州蜿蜒200多公里的滨海产业带上,与珠三角地区的众多大港相比,它的年货物总运输量不是最大,但却拥有15万吨和30万吨的港池各两个,并且四座港池并连,这在全国实属罕见。

 

 

早上八点,叶岳彪乘坐拖船前往公海,今天他要将一艘载重30万吨,长三百三十米的国际油轮,引向港口。

 

1993年,惠州港正式对外籍船舶开放。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保障港口安全,国家规定在一定水域对外籍船舶进行强制引航。对于一个只有2000多人从事的岗位来说,引航员是陌生的,他们不是船长,却被形象的比喻为“船长中的船长”,而在这光荣称呼背后,他们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经过3小时行船,即将抵达公海。此时拖船上的气氛变得有些凝重。叶月彪要面临的第一个压力随之而来。

大型油轮有十几层楼高。海上的风浪又比较大,为防止发生撞船,船舶之间不能离的太近,大船放下的扶梯不能直接落到小船上,因此需要引航员徒手爬上软梯,再上扶梯方可登船。比较幸运的是今天海面上风浪很小,升降梯可以直接连接拖船,叶岳彪很顺利就登上油轮甲板。了解船只当前状况是叶越彪登船后的第一件工作。

 

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是每个引航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印度船长告诉叶月彪船只运转一切正常。

 

惠州港作为国家一类口岸。每年进出港的船只大概有2000多艘,这其中大型油轮有400余艘,平均每天都会有一艘油轮进出港口。

 

惠州港作为华南地区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和香港、深圳港构成了一个大的港口枢纽群。惠州当代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石化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正是和惠州港共生共荣相互依赖才发展起来的。

 

在今天经济新常态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惠州要取得更大的发展,惠州港依然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历史上惠州港就是客家人从内陆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重要通道,即使在明清两代几百年的海禁时期也未能阻挡住惠州人走向世界的脚步。

 

当年生活在中原的人们正是为了躲避战乱,翻山越岭数次迁徙来到东南沿海落脚定居,形成今天的客家人。惠州是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身处内陆的客家人拥有了自己的出海口。

 

    为了躲避战乱,许多客家人乘舟渡海下南洋讨生活,从清末年间开始形成大规模的下南洋潮。如果说当年客家人从中原来到沿海是他们的第一次拓荒之旅,下南洋潮则是他们走向海洋深处的第二次拓荒海洋之旅。

 

    客家人初到南洋的时候,身份很卑微,被称为“猪仔”,但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这些华人在当地立住了脚跟,成为了社会中间力量,也为当地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今天的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有一条街道是以曾经的一位华人领袖的名字来命名的。

 

    这条街道叫叶亚来街,纪念的是100多年前出生在惠州的客家人叶亚来。他从一个穷困潦倒而被迫远度南洋的矿工,奋斗到到吉隆坡的华人领袖“吉隆坡王”,个中悲喜人生令人唏嘘不已。

 

1837年3月14日,叶亚来出生在惠州市周田村。因为家里贫穷,他童年靠替人放牛打短期零工生活。在叶亚来17岁那年太平天国起兵反清,战乱造成百姓生活颠沛流离,叶亚来被迫与同乡离开周田村,远度南洋做矿工,那个时期人们对这些矿工有一个滑稽的称呼叫“猪仔”。

 

     在刚刚到达马来西亚的前5年,他做过矿工、店面伙计。之后叶亚来决定寻找新生活,他在一场当地土酋争夺华人矿区的械斗中因胆识过人又精明能干被当地商界领袖推荐为那一地区的甲必丹。

 

    甲必丹在荷兰语中意为首领,是16世纪荷兰人在马来西亚为进行殖民统治设立的地方华人领袖。7年后他从吉隆坡第二任甲必丹刘壬光手中接过棒子,成为吉隆坡的最高统治者。那一年他32岁,此后叶亚来开始发迹。

 

    吉隆坡王叶亚来是惠州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身上体现了客家人包容四海、不断进取的拓荒精神。今天的客家人遍布全球人数多达8000万之众,其中产出了无数的杰出人士。

 

    惠州也是名人辈出,如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革命家廖仲恺、叶挺、邓演达等等,惠州虽然偏于一隅,但是无数的历史名人都与它结下了特别的缘分,据统计历史上客居于此有影响的名人就多达480余位。

 

在众多客居惠州的名人中影响最大的是北宋时期的大文豪苏东坡,他在寓居惠州期间留下了千古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称作岭南人”。虽然是被贬到惠州,苏东坡在这里还是度过了愉快的3年时光。呈现在他眼前的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妙风光,居然和他曾经寓居和热爱过的城市杭州有几分相像,当他来到的惠州的时候迎接他的不仅仅有热情的惠州人,还有那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荔枝林。

 

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改变着食物本来的面貌,越来越多的附加产品成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商品。波尔多的葡萄被酿造成闻名世界的葡萄酒,惠州的荔枝也同样可以酿成独一无二的世界级产品。

 

在古代,从荔枝产地到长安有一条道路,被称为“荔枝道”。“荔枝道”的起点至今仍然是一个谜。荔枝在我国的主要产地,分布在广东、福建和四川,从地理上看啊,离长安最近的是四川。不少学者认为古代所谓的“荔枝道”指的是从四川到长安这条道路。而杨贵妃吃到的,是来自她四川家乡的荔枝。今天的荔枝早已经不是宫廷内的稀罕物品,对于荔枝重要产地的惠州而言,如何在荔枝身上做文章,打造出荔枝产业,制作荔枝的深加工产品,是摆在惠州人面前的一大挑战。

 

    惠州的产品能够走向全世界,首先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惠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上丝绸之路输出的产品当中,惠州“东平窑”出产的瓷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品。东平窑曾经辉煌过,它兴盛于北宋初年,是广东的三大名窑之一。大概存在一百多年之后,东平窑突然消失,原因到今天都是一个谜。

 

 亲子活动的地点在距离市区十几公里的一座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的徽派建筑里。热闹的活动背后是冷静的思考,想要复兴东平窑,对于身为惠州市陶瓷艺术家协会主席的余小伦来说,他必须步步为营。

 

 余小伦幼年学书画,2004年开始接触陶瓷,用他自己的话说:“从此爱上了这个行业,此后无事不围绕陶瓷进行。”作为惠州人,曾经在景德镇工作的他,亲眼目睹了今天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兴旺发达。那么今天的东平窑在哪里呢?带着这个问题他萌生了复兴东平窑的想法。

 

东平窑的兴起从一开始就是文化与市场的紧密结合,一方面是具有文化含量的精美的瓷器,一方面是外销东南亚的源源不断的市场,由此我们得知,惠州人很早就具备了这种面向世界的市场眼光和商业精神。

 

在今天,余小伦想要复兴这一历史文化品牌,艰难的文化课题摆在他的面前。文化的传承与复兴不能只是简单的复制,而是要建立在现代的、新的市场基础上的复兴。

 

 peter在惠州的电子行业做十几年的贸易公司,2014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包括电子行业在内的部分行业工厂向外转移。TOM正在考虑经营更具有中国元素的商品,身在惠州的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东平窑。

 

peter想在英国和美国办一场东平窑的展览,在这之前他需要更加了解这里的瓷器。对于余小伦来说这并不是一桩普通的生意,如果可以在英美展览,对东平窑瓷器文化的宣传将极为有利。

东平窑的瓷器在题材选择上多以惠州的知名景点和人物为主,将惠州的文化元素融入瓷器艺术一直是余小伦创作的重点。

 

东平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惠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惠州在先秦时期就属于百越之地,很早就已经有一定的文化发展水平。随着客家人的不断迁入,惠州成为了客家人重要的聚居之地之一,再到近现代,屡次的行政区域上的演变,形成了惠州一条独特的历史发展脉络。

 

惠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排在广东省的前列,仅次于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但是却是这几年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这一方面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惠州依托于广州、深圳这些最发达地区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成果;另一方面,惠州也坚持走了一条自己的独特的发展道路。在当前中国,面临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时期,惠州还保持着如此强劲的增长态势,这来自于她超前的新兴产业布局。

 

    在经济发展中,惠州贡献了不少知名商业品牌,其中有一个品牌对很多人而言甚至可能比惠州本身还知名,那就是中国家电行业曾经的领军品牌TCL。从成立之初,TCL就选择了这个英文作为他们公司的名称,这可能是至今为止中国国内惟一的以英文名称命名的公司品牌,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惠州人与生俱来的国际视野。

 

TCL经过了三十几年的发展,近几年似乎有些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最近TCL与国内迅速崛起的互联网内容平台乐视公司的合作,再次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陈经理是负责TCL国际生产线的组长,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保证每一台生产出来的电视机没有质量问题。曲面电视是目前电视行业的高科技产品。

订单量往往来自于优质的产品质量,TCL曲面电视在投产后海外销量一直很好。科技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在加速着自我更新的步伐,作为全球第四大电视制造商。不断的研发出新的领先技术才能使企业利于不败之地。这是TCL30多年来的生存之道。

 

 目前TCL正在研发一种更薄的曲面电视。技术部门研究讨论光的均匀分布问题。

 

科技在不断引领者时代发展的潮流,惠州作为珠三角东岸的桥头堡,敏锐地觉察着瞬息万变的时代气息。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正在逐步迈入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行列,以服务民生,提升消费力作为产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惠州结合自身的沿海优势,探索面向大众的体验型产业模式,对整个地区的产业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其中位于惠州巽寮湾的“千帆会俱乐部”就是很典型的有一个例子。

 

目前中国注册在案的游艇会有62家,拥有正规手续牌照的休闲船舶大概有一万条左右,其中帆船比例占其中的10%-12%,相比较拥有1800多万艘休闲船舶的美国差距甚远。13亿人口,1.4万公里的海岸线,一万艘休闲船舶,数据足以说明海上船舶休闲体验自然成为高端消费人群的专享体验。蓝高洁创建千帆会的目的就是让更过的人体验到这一水上项目。

 

拓荒之城——这是属于惠州的精神。当年这片土地上的客家先民们正是从中原黄河流域一路迁延到这片偏远之地,开拓出了自己的安居乐业之地。而也正是从这里客家人逐步走向了全世界,可以说惠州是客家人从内陆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重要通道,也是我们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的惠州被称为惠民之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伴随着他们与生俱来的这种拓荒精神,一定能开拓出更为灿烂的明天。

 

 

返回顶部